2006-08-13
來自海關的最新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中國汽車出口持續(xù)3年的狂奔在今年上半年達到高潮,前六個月的轎車出口量已經超越去年全年,其中自主品牌占去六成,增長了近5倍。
然而,在中國轎車出口數量一路上揚的紅色曲線背后,卻是一條每年以12%的幅度下降的價格曲線。
為搶客戶“自相殘殺”
數據顯示,單車出口價3年來的降幅十分讓人吃驚。今年前4個月,中國轎車的出口單價已經跌到7039美元(約合5.6萬元人民幣),而除去價格較高的合資品牌轎車外,目前每輛自主品牌轎車的出口單價僅為5000美元左右(約合不到4萬元人民幣),比2003年的7844美元便宜了36%,相當于每年“讓利”12%。
讓人吃驚的是,中國轎車在海外不斷掉價的主要原因,竟然是國內廠商的“窩里斗”。
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(yè)司副司長張驥在不久前的廣州車展論壇上就曾“道破天機”:“目前中國轎車出口面臨的激烈競爭,在相當程度上來自國內企業(yè)本身的競爭?!?/P>
這些廠家顯然已將國內車市中爐火純青的“價格戰(zhàn)”打到了國際市場上。如今,以更低報價搶奪國外買家的手段被頻繁使用,而發(fā)現(xiàn)這一規(guī)律的國外代理商也開始就地砍價。此外,轎車出口地的局限也是重要隱患。目前,我國轎車總是扎堆出現(xiàn)在亞、非、拉美等不發(fā)達國家,價格自然是一撥更比一撥低。
正面臨反傾銷危險
專家擔憂,如此下去,中國汽車很有可能步皮鞋和紡織品的后塵,成為國外反傾銷討伐的下一個對象,而且,任何一個國家對汽車的關注度都會遠遠高于皮鞋與紡織品。
而更令業(yè)界擔憂的是,這種惡性競爭對中國汽車業(yè)的嚴重傷害。如果說在2002年中國轎車剛踏出國門時,低價是唯一有效的開路工具的話,那么,4年后的今天,低價已然成為中國轎車屢遭詬病的主要原因。中國轎車另一個飽受詬病的地方是性能提升的滯后。我國目前出口的轎車仍以奇瑞、吉利等低檔經濟型轎車為主,由于過分強調價格搶灘,中國轎車似乎已經形成了“價廉質更廉”的形象,這勢必對中國轎車業(yè)未來的海外拓展貽害無窮。
事實上,很多國家已開始用政策壁壘表達對中國轎車的排斥。無論是馬來西亞還是俄羅斯,這些國家對中國轎車的“取消優(yōu)惠”、“當地產車主要出口第三國”等政策并未見于對日、韓、歐系轎車的態(tài)度上。他們的共同觀點是,中國轎車一味依賴低價格,在技術上幾無可取之處,引進這些低價車不僅會擠壓本土主力車型,而且對本國整體汽車業(yè)的發(fā)展也起不到任何帶動作用。相比之下,他們自然更歡迎來自發(fā)達國家的先進合作伙伴。
值得慶幸的是,海關的數據已經引起政府的關注。不久前,商務部傳出消息,為打擊低價出口行為,降低國內產業(yè)遭遇反傾銷的風險,商務部正在修訂《關于處罰低價出口行為的暫行規(guī)定》,一旦成文并生效,汽車業(yè)毫無疑問會成為第一個被整治的“出頭鳥”。